清晨的重慶軌道交通入口前,上班族排起長隊,一道突然失靈的道閘擋住了所有人的腳步——這種場景,往往源于通道閘“眼睛”的,那就是看似不起眼卻至關重要的光電開關。作為重慶通道閘的核心傳感部件,光電開關的安裝質量直接決定了閘機能否精準識別人流、保障通行秩序與安全。
一、光電開關:通道閘的“智慧之眼”
光電開關,實質是一套精密的光電感應系統。在通道閘應用中,最常見的是對射式光電開關:一側是發射器(持續發出肉眼不可見的紅外光束),另一側是接收器。當光束被行人或物體阻斷時,接收器感知信號變化,立即通知閘機控制系統做出反應(如開閘或報警)。其反應速度以毫秒計,是閘機防夾、防尾隨、精準計數的基礎。
二、重慶安裝前的精密準備
三、核心環節:精準安裝六步法
步驟1:理想位置定位
常規閘機: 在通道兩側(立柱或機箱),靠近行人通行軌跡的閘桿活動起始端下方安裝。這是防夾的關鍵檢測點。
擺閘/翼閘: 除兩側外,通道正上方/側上方常增設一組,用于檢測通道中段人員滯留(防尾隨)。務必仔細研究設備原廠安裝圖紙。
關鍵原則: 發射器與接收器必須嚴格一一對應,且中間檢測路徑無任何固定遮擋物(如裝飾條、凸起螺絲)。
步驟2:支架穩固安裝
根據定位點,將配套支架(或通過適配板)牢固安裝在閘機主體結構上。使用水平尺確保支架安裝面絕對水平。任何角度的傾斜都可能導致光束偏離。
步驟3:開關本體精準固定
將發射器和接收器分別卡入或鎖緊在兩側支架上。此時切勿完全鎖死,保留微調空間。
核心要求:發射器與接收器的光學中心軸必須在同一水平線上,且嚴格平行、正對。任何微小的角度偏差或高度差(即使是1-2毫米)都足以導致信號不穩定或完全失效!
步驟4:接線與防護
斷電操作: 關閉閘機總電源是安全鐵律。
準確接線: 嚴格依照說明書,區分發射器、接收器的電源線(+V, GND)及信號輸出線(OUT)。接線錯誤是燒毀開關或主板的主因之一!
可靠防護: 所有接線端子必須使用防水接線帽或高質量熱縮管密封。線纜穿金屬軟管(防鼠咬)并可靠固定。接頭處用防水膠帶纏繞。
步驟5:通電初調與精準對準
接通電源(閘機可暫不啟動)。
觀察光電開關指示燈:
發射器:通常常亮(表示供電正常)。
接收器:未對準時常不亮或閃爍;精準對準后應穩定亮起(表示光束被正常接收)。
細微調節: 通過支架上的微調螺絲或機構,極其耐心地微調發射器/接收器的左右、俯仰角度,直至接收器指示燈穩定常亮。此步是成敗關鍵,精度誤差必須控制在1毫米內。使用萬用表測量輸出信號是否正常(通斷變化)。
步驟6:功能測試與場景驗證
啟動閘機系統。
常規通行測試: 正常刷卡后通行,閘機應準確開閘、人過后正常關閉。
核心安全測試:
防夾測試: 在閘桿關閉過程中伸手/放物體阻斷光路,閘桿應立即停止或反彈。
防尾隨測試: 一人刷卡通行后,迅速有第二人試圖跟進,閘機應能識別并關閉閘桿或報警。測試上方/中段光電開關效果。
抗干擾測試: 在強光(如正午陽光直射、強射燈)或有蒸汽/煙霧環境下測試,看是否誤觸發或失靈(高質量開關應能應對)。
四、重慶場景下的典型問題與對策
問題:頻繁誤報警或閘機無故開啟
排查:
光束未精準對準(最常見!):重新執行步驟5,確保對準。
環境強光干擾(尤其陽光): 檢查光電開關是否具備調制光抗干擾功能;為開關加裝遮光罩;調整安裝角度避開直射光。選擇陽光抵抗型開關。
反射干擾: 附近光滑金屬面、玻璃等反射了光束,導致接收器“以為”光束未被擋。改變安裝位置或角度,或粘貼吸光材料消除反射源。
線路松動/接觸不良: 仔細檢查所有接線端子,確保緊固。線纜是否有破損擠壓。
問題:無法檢測行人(漏檢)
排查:
光學窗口污染: 發射器/接收器鏡面積塵、油污、水霧(重慶濕度大易結露)。立即清潔(用柔軟鏡頭布+無水酒精)。
開關損壞: 受雷擊、電壓沖擊、物理碰撞可能導致損壞。萬用表檢測或替換測試。
檢測距離不足: 行人通行位置是否偏離了預設光路?檢查安裝高度。
**