光電開關中的“常開”與“場關”,別再傻傻分不清楚!
- 時間:2025-08-09 02:00:34
- 點擊:0
在自動化產線旁,你是否曾困惑于傳感器信號的反常波動?一臺包裝機頻繁誤觸發停機,工程師反復排查后,發現癥結竟在于選用了不匹配的光電開關輸出模式——本該用“場關”型的地方,誤裝了“常開”型。這看似微小的選擇差異,輕則導致設備誤動作,重則引發產線癱瘓!光電開關的“常開”(NO)與“場關”(Field Off)模式,正是工業現場信號可靠傳遞的關鍵命門。徹底理解它們的區別,是你優化控制邏輯、提升產線穩定性的必經之路。
一、正本清源:關鍵術語解析
- 光電開關原理簡述:利用發射器發出光束(可見光、紅外光等),由接收器檢測光束是否被物體遮擋或反射,從而將光學信號轉化為電信號輸出,實現物體的有無檢測、位置定位或計數。
- 核心概念界定:
- 常開(Normally Open, NO):這是描述開關觸點默認狀態的標準術語。指在光電開關前方無檢測物體(即未被觸發)時,其輸出回路處于斷開(開路)狀態;當檢測到物體(被觸發)時,輸出回路才閉合(通路)。其本質是描述輸出觸點的通斷邏輯。
- 場關(Field Off):指光電開關輸出端采用的特定電路結構模式(通常基于場效應管MOSFET設計的一種工作方式)。尤其常見于NPN型輸出的傳感器。在“場關”模式下:
- 當開關未被觸發(無物體)時,其輸出端(OUT)導通(等效于連接到內部的0V/COM端)。
- 當開關被觸發(有物體)時,其輸出端(OUT)關斷(呈現高阻態)。
- *簡言之,“場關”名稱來源于場效應管在未被觸發時導通(輸出為“開”狀態),而此狀態對于外部控制電路而言,常被視為邏輯“關”(如控制PLC輸入點失電),故得名“場關”。它描述的是輸出晶體管的開關行為及其對外呈現的電平邏輯。
- “長開”的本質:行業內并無標準術語“長開”。結合上下文和實際應用,它極大概率是“常開”(Normally Open)的口語化、不規范的表達或誤寫。本文后續將統一采用標準術語“常開”(NO)。
二、深入對比:常開(NO)與場關(Field Off)的核心差異
特征 |
常開 (Normally Open, NO) |
場關 (Field Off - NPN常見) |
定義核心 |
描述輸出觸點的默認狀態 |
描述特定電路(NPN)的輸出行為邏輯 |
無物體狀態 |
輸出斷開(高阻態 OFF) |
輸出導通(OUT ≈ COM/0V) → 對外等效低電平(ON) |
有物體狀態 |
輸出閉合(通路 ON) |
輸出關斷(高阻態 OFF) → 對外等效高電平(OFF) |
輸出模式 |
獨立概念,可存在于NPN、PNP、繼電器等不同類型輸出中 |
NPN輸出的一種特定工作模式(與“源極輸出”模式相對) |
電平邏輯 |
未觸發:高電平/開路 (OFF) → 邏輯“0”; 觸發:低電平/通路 (ON) → 邏輯“1” |
未觸發:輸出低電平 (ON) → 邏輯“1”; 觸發:輸出高阻/高電平 (OFF) → 邏輯“0” |
典型應用電路 |
負載通常連接于 V+ 與 輸出端之間 |
負載通常連接于 輸出端 與 V+之間 |
常見稱呼 |
常開 (NO) |
NPN常開 (NPN NO)、NPN場關、NPN漏型邏輯輸出 |
三、至關重要的關聯與選型考量
- NPN輸出光電開關的兩種模式:
- 場關模式:即上面描述的邏輯。等效于NPN常開(NPN NO)輸出。無物體時輸出導通(低電平),有物體時輸出關斷(高電平)。
- 場開/源極輸出模式:與場關相反。無物體時輸出關斷(高電平),有物體時輸出導通(低電平)。等效于NPN常閉(NPN NC)輸出。
- 理解這一點是關鍵: 場關模式等于NPN常開輸出;場開模式等于NPN常閉輸出。 選型時務必結合圖紙標注或PLC輸入卡類型要求(需源型還是漏型電流)。
- 實際選型與應用要點:
- 邏輯一致性:首要任務是明確你的控制系統(如PLC/DCS)需要何種觸發邏輯。是需要在檢測到物體時得到一個“通”(ON)信號(此時選擇常開 NO型,不論它具體是NPN場關還是PNP輸出),還是需要一個“斷”(OFF)信號?常開(NO)是最主流的選擇,即物體擋住光時產生有效信號。
- 匹配PLC輸入類型:
- NPN(場關/漏型輸出):其導通時輸出低電平(電流從PLC輸入點流入傳感器OUT)。必須接入支持“漏型輸入/匯型輸入”(Sinking Input)的PLC輸入模塊(公共端COM通常接24V+)。
- PNP(源型輸出):其導通時輸出高電平(電流從傳感器OUT流出到PLC輸入點)。必須接入支持“源型輸入”(Sourcing Input)的PLC輸入模塊(公共端COM通常接0V)。
- 選擇錯誤會導致信號無法正確讀取甚至損壞接口。
- 抗干擾能力:在長距離傳輸或強干擾環境中,PNP輸出(源型)因其輸出高電平時驅動能力稍強,有時被認為抗干擾能力略優于NPN(漏型)。但這不是絕對的,良好布線和屏蔽更重要。
- 多傳感器干擾:在使用多個NPN傳感器并聯連接到同一個輸入點時(集電極開路輸出),需要特別注意負載能力。“場關”模式(NPN NO)在此應用更常見。
- 物理接口與標識:仔細查看傳感器標牌或說明書上的輸出類型符號(NPN還是PNP)以及NO/NC標識。接線圖是最終依據。
四、核心結論:精準選擇的關鍵
- 區分核心:“常開(NO)”描述的是功能邏輯——無物體斷開,有物體閉合。“場關”則是NPN型輸出傳感器實現“常開(NO)邏輯”的一種特定電路工作模式(無物體時輸出管導通拉低,有物體時關斷)。
- 告別“長開”:規范術語為“**